亚洲雷火官网
服务与支持

大江东丨一“碳”究竟看碳博会上的绿色“四则运算”

时间:2024-06-15 19:08:44    作者:服务与支持

  6月5日,第二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碳博会)开幕,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家国内外企业集中亮相。

  连续举办两届,上海碳博会为中外企业构建了一个开放、包容、高质量的绿色低碳交流平台。围绕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各个行业企业纷纷带来最新的技术、产品以及解决方案,包括虚拟电厂构建、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可持续发展方案等。不少企业还把可持续、低碳概念的“高深感”变成贴近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可触摸感”,践行一条绿色低碳的“四则运算”之路。

  步入欧莱雅展台沉浸式艺术通道,可360度观看企业多年来的减碳创新之路。通过节能增效、投资多样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设施、接入可再生电力等技术路径,欧莱雅中国及北亚地区的所有运营场所,包括今年新投运的苏州智能运营中心,都已达到100%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使用率。

  从一个小小的可持续包装,到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制定并实施减碳战略,欧莱雅与供应商联合展出减碳战略,通过赋能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造可持续多方共赢的“共益生态圈”。

  此外,欧莱雅还向公众展示了可持续包装设计背后的故事。小到可再生材料的包装应用、替换装的使用,大到3D建模打印、质量测试,每一个微小的包装应用背后,都体现了在可持续技术领域的不断革新。

  碳博会期间,欧莱雅联袂上海市消保委基金会主办“聊点新‘花’样”——Z世代可持续消费平行论坛暨2024“明天合伙人”大会,围绕年轻一代的可持续消费态度和想法展开解读与讨论。论坛现场,各方一起探讨年轻一代群体在可持续消费方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痛点,探索如何帮助Z世代实现可持续消费的知行合一。

  碳中和认证茶饮料、碳足迹认证方便面、碳减排认证饮料,用废弃饮料瓶再生制作的野餐垫、环保袋和收纳盒……康师傅在现场展示了一系列绿色产品,发布了两项废弃物循环利用新技术:含茶渣的生物降解PLA(聚乳酸)3D打印材料,以及用废油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可降解生物基材料PHA(聚羟基脂肪酸酯),以直观方式向现场观众展示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魅力。

  一辆特斯拉可实现碳减排51吨;上海超级工厂94%废料得到回收利用;制造一辆特斯拉的用水量比行业均值低27%……

  本届碳博会上,特斯拉携全品类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亮相,首次展出电机系统的深度拆解件,揭开其“神秘面纱”:率先使用碳化硅MOSFET功率元件,提升电机控制精度,实现电驱更低能耗;创新应用银烧结技术,大幅度降低产品散热损耗,实现整车更长续航;通过高效的材料利用,实现更轻的质量与更小的体积,提升产品功率密度和材料利用率。

  在电机系统的精益制造流程中,特斯拉使用先进的制造设备,提高自动化率和生产效率,实现制程更优碳排放;多品类共线生产,自动识别且无损换型,消除不同品类切换时的能源消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特斯拉究竟是怎么样才能做到60度的电池“100度”的能力?答案就在本届碳博会上揭晓: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技术、一直在优化电芯的结构设计、独特的冷却技术、高效精准的电池管理系统等。

  中国石化销售上海石油携B5柴油亮相本届碳博会,展示上海石油通过对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化再利用,打通了防止废弃油脂回流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碳减排与大气、水、土等多领域污染物减少及食品安全提升的多重协同增效。

  2017年以来,上海石油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将B5柴油规模化应用到公交、环卫及物流公司等计算机显示终端。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石油在250余座加油站供应B5柴油,累计加注B5柴油240余万吨,服务超过3600万辆车次,协助消纳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9万余吨,实现碳减排近25万吨。

  本届碳博会上,国家电网公司展示“世界一流的城市电网”数字沙盘,汇聚了上海电网前沿科技。智能装备与电力工人并肩作战,守护城市的能源命脉。

  全球最大500千伏全智能地下变电站为上海电网注入强大动力。北外滩辉煌夜景,由110千伏配电网双侧双链结构及其自愈系统稳定点亮。35千伏“世界会客厅”毫秒级瞬时电源切换技术确保重大会议电力供应万无一失。研发10千伏全绝缘柱上断路器和绝缘短杆桥接作业法等技术,实现高可靠性配电网的“不停电”、用户的“零感知”。目前,上海城市核心区供电可靠率为99.9992%,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依托算法模型与AI技术,可快速定位故障,优化流程精准调配抢修资源,为千家万户提供优质、安全的电力服务。

  今年,西门子首次亮相上海碳博会,带来诸多数字化与低碳化创新成果。其中,西门子智慧能碳管理平台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通过采集和存储企业能源及碳排放数据,结合内嵌的能源系统用能模型和业务应用,实现碳数据可视化及分析、碳排放盘查、碳减排规划等功能,助力企业低碳化转型。西门子碳足迹平台底座及碳足迹生态解决方案,则以区块链、工业边缘计算等技术为基础,可帮企业实现产品碳足迹的精算、追溯、透明化,以及碳足迹国际认证,为产品绿色出海提供支持。西门子还与河钢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西碳迹展开深度合作并签约,赋能冶金行业加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中国钢铁高质量出海。

  “绿色低碳转型是企业面对众多不确定性的确定,而数字化技术是加速这一转型的另一个确定。”西门子相关负责人肖松表示,“西门子愿以数字化和低碳化的双轮驱动,携手各方伙伴助推可持续发展走深走实。”

  6月5日正值世界环境日,普洛斯等还联合发布《物流行业:园区ESG及绿色运营白皮书》。白皮书中介绍了最新上线的智慧园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绩效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园区能源消耗、碳排放、水资源使用、废弃物管理、能效评估等关键绩效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实现从全国、区域到具体资产的绿色绩效追踪。

  本届碳博会上,独角兽企业箱箱共用,携手临港集团、中关村科技租赁、创业邦等合作伙伴启动“零碳循环创业计划”,面向全球寻找零碳循环创业伙伴,目标是未来5年内赋能1000名绿色循环创业者,培育100名零碳循环创业“领头羊”,并为有志于从事零碳循环产业的创业者提供技术、资金支持。

  以循环包装为例。中国是当前全球最大的包装市场,2024年物流包装材料市场规模预计超过9000亿元,而循环包装渗透率尚不足5%。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潮的到来,循环包装作为绿色供应链的关键一环,一个年规模超万亿元的庞大市场蓄势待发。

  “零碳循环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循环包装行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广可循环材料,大大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秘书长郭占强表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马增荣认为,实现物流包装领域的零碳循环发展,需要“强创新”,推动循环包装技术的突破;“优服务”,提升循环包装的再利用率;“链产业”,加强产业链协同,构建循环包装生态圈,“零碳循环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新落脚点。”

  现场分享了一则案例:一家与箱箱共用合作的零部件制造商,年收入大约20亿元,其循环包装比例从2020年的5%上升到2022年的逾50%,年包装成本由2000万元降至1200万元,降幅超40%,还减少了几百万只一次性包装材料的污染和浪费。

  碳博会期间,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宝武旗下欧冶云商承办的钢铁行业EPD(产品环境声明)平台蓝皮书发布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座谈会举办。会上,《钢铁行业EPD平台蓝皮书(2024)》发布。这本蓝皮书记录了中国钢铁产品环境绩效现状,分析了不一样的产品的环境影响情况,提出了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减排的建议。蓝皮书的数据分析结论将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决策提供相关依据,助力钢铁行业实现更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亚洲雷火官网入口-雷火官方网站上   粤ICP备20005664号
友情链接:雷火官网入口 亚洲雷火官网 雷火官方网站上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