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雷火官网
服务与支持

碳博会特写:绿电火热

时间:2024-06-13 17:33:27    作者:服务与支持

  6月7日,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来到第三天,展台人流已经不似开幕时那样拥挤,但在展馆角落的一处贸易对接室里,依旧是一副人头攒动的景象。

  这场贸易对接活动针对绿电展开。记者一入场,便被人搭话。来者是一家奉贤材料生产厂商的管理者,到这场活动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寻找绿电。

  “我们公司制作塑料产品,主要供国内和东南亚的客户,但产业链的最终产品都是卖到海外市场,所以现在外国人给我们定了一个指标,让我们肯定要在今年内实现绿电使用占比50%。”在和这位企业管理者的对话中,碳关税被频频提及。外贸企业降碳的压力不小。

  为什么要找绿电?现场的专家和记者说,使用绿电是把碳排放降下来最快的办法。“碳排放来自电、煤、油、气的消费。要想让企业从用煤、用油,改成用电,需要技术升级、工艺升级,所以降碳最快速的办法还是让企业把普通用电换成清洁电。”国网英大碳资产公司总经理葛巍介绍,绿电是国际上公认的快速降碳手段,所以不少出口型企业都希望可以接入绿电。

  用绿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外省买,也就是从绿电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买电。一种是企业利用自身厂房建分布式光伏,自供绿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备自建光伏的能力,自建光伏也需要成本。而且据了解,现在市面上的绿电价格甚至比本地电价还便宜,所以不少企业都希望能从外地购买绿电。

  但现实是,绿电市场还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一方面,在西部绿电资源丰富区,绿电资源供大于求,过去还曾出现过弃风、弃光现象;但另一方面,在上海电力市场,绿电需求旺盛,行业人士和记者说,去年上海被满足的绿电需求可能只在1/10到1/5之间。

  绿电供应有限,资源一般都流向大企业。前述企业管理的人和记者说,根据他们的了解,去年上海绿电交易的单笔成交量平均为3000万度,那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低于这一用电量的中小企业几乎很少能获得绿电。

  制造企业需求旺盛,电力销售端也很着急。跨省电力销售企业云碳科技的企业代表马少寅和记者说,这两年不少跨省电力销售公司都在做绿电,市场上企业非常多,他们虽然有资质有“电”源,但在绿电输送这件事上,他们也没办法主导市场,只是起到协调供应链的服务作用。

  深入了解记者看出,很大程度上,绿电输送难并不是硬件设施的问题。上海属于受电省市,外来电占比40%—45%,跨省输电的基础设施完善。但绿电调度也需要仔细考虑电网稳定性问题。上海是超大规模城市,对供电可靠率要求极高。根据此前披露,上海供电可靠率达到“五个9”,是世界上公认的一流电网最“硬核”的标准。但这同时也代表着电网的调整难度会更大。

  另外还要考虑到国际标准带来的影响。中国绿电绿证交易机制采用“电证分离”的交易方法,即绿电售出之后会并入整体电网,用电企业以获得绿证作为购买绿电的凭证。而葛巍表示,目前国际上对绿电认证很严格,部分激进地区如欧盟就要求企业一定要使用“点对点”交易的绿电,即需要用电企业与电厂直接进行电力传输,且绿电不能与其他电力混合,这就大幅度提升了传输难度。

  葛巍打了一个比方,就好像有一条高速公路,原本新能源车与燃油车都一起在路上行驶,现在一定要单独开一个车道,专供车行驶,这样交通效率反而会降低。

  绿电的问题正在引起重视。就在碳博会开展前一周,上海市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了《上海市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实施意见》。文件提到,至2025年,上海绿电绿证交易机制逐步完善,相关示范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为经营主体提供功能健全、友好易用的绿电绿证交易服务,绿电消费能力明显提升,绿电交易规模达到50亿千瓦时以上。

  完善绿电绿证交易服务,第一步是让各方坐到一起来。在这场贸易对接会的结尾,多家企业一同成立了一家名为上海市节能协会电碳融合发展专业委员会的组织,这其中既有上海市节能中心、上海市能效中心、上海经济信息中心这样的社团组织,也有交易中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作为顾问单位,还有30余家像云碳科技这样的发电、销电企业一同参与,以推行绿电绿证作为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我们正在积极地推动电力结构的变化,但这不是一家公司能做到的,也不完全是企业能做到的,这需要一个过程。”马少寅说。

版权所有:亚洲雷火官网入口-雷火官方网站上   粤ICP备20005664号
友情链接:雷火官网入口 亚洲雷火官网 雷火官方网站上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