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雷火官网
服务与支持

复盘:2000 年以来的四轮医药牛市行情

时间:2024-05-23 19:29:43    作者:服务与支持

  今天,沪指早盘窄幅震荡,午后回落走低,深成指、创业板指走势疲弱,科创50指数一度跌近3%;

  盘面上看,旅游酒店板块午后爆发,医药、传媒、建筑、石油、酿酒、银行、电力等板块均走强,CXO概念、预制菜、免税概念等题材表现活跃,半导体、家电、汽车、券商等板块走低,CPO、算力、AI芯片等人工智能赛道重挫。

  对于近日市场走势,东吴证券表示,指数继续维持强势整理,上证指数短线点压力区,后期仍有震荡反复的可能,但目前市场热度较为良性,说明市场的氛围已经处于较佳状态,操作上可适当乐观,多关注市场的主线逻辑,寻找其中有补涨机会的品种。

  国盛证券指出,“全面注册制施行,从制度层面保证A股长期向好,从某一些程度上说,一级市场正在向证券交易市场让利,利好证券交易市场;短期来看,以往证券交易市场的游资生态受一定的影响,委托、封板等细节仍待观察,总之短线建议远离高位股,由于垃圾股被边缘化的进程正在加速,远离长期无量、阴跌的个股,向核心资产靠拢。

  操作上,科技主线的有序轮动仍在持续,仍然紧扣“泛国家安全”逻辑。全球博弈烈度攀升,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新能源板块经过调整,某些分支的性价比已初步显现,低位活跃的高景气度题材值得重视,例如智能电网、储能等。

  欧美银行业超常规的“纾困”举措,其实就是在松动其货币的信用基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来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人民币的长期升值可以预期,数字金融相配套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关注。”

  2000年至今,医药生物指数从1000点一路飚涨至9000点,期间最高上涨超13倍。

  从趋势来看,2000年以来医药行业经历了四轮较为完整的牛市行情,分别是:

  06-07年的大盘牛、09-10年的新医改牛、13-15年的创新牛和19-20年的蓝筹疫情牛。

  从相对大盘走势来看,除06-07年没取得超额收益外,其余三轮在新医改、行业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和结构升级的影响下,医药板块获得了长周期维度下不错的收益,整体呈现牛长熊短的特征,是A股长期走势较为稳健的板块之一。

  具体到二级板块来看,每一轮牛市行情由于驱动和催化因素的不同,引领板块向上 的动能亦有不同,但总的来看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和中药板块仍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行业: 受益于 06-07 年大盘整体上行,医药生物板块也迎来一波牛市行情。2006 年行业年涨幅为 67%,主要是受到行业大力整改的负面影响。

  随着整合出清、基本面加速修复,估值也明显明显提升,行业迎来戴维斯双击,2007 年行业年涨幅为186%。

  但从相对收益的角度看,在本轮行情中大部分的时间,医药生物行业是没有跑赢大盘的,这主要源于政策层面的负面扰动以及情绪面的压制,但结构性的机会仍存,医药商业、中药等领域的利润增长和市场表现要明显优于其他细分板块。

  政策: 大力整顿和规范运作是主旋律。从2006年3月开始的打击药购销环节商业贿赂拉开了医药行业整治大幕,同时,药品持续降价、同质化产能扩充等负面因素因素爆发,行业景气陷入低谷。

  2007年,医药行业加速复苏,净利润增长明显快于收入增长。其背后是产业环境得到明显净化,产能利用率低、质量控制水平差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大考,具有一定实力的上市公司加强整合,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行业: 医药生物行业伴随着 2009 年大盘反弹同步 V 型向上,全年行业涨幅为 103%。2010 年行业年涨幅为30%,在整体大盘向下的背景下表现强势。

  本轮医药牛市是在新医改开启下的一波相对独立牛市,这其实是源于之前一年的负面因素出清,政策利好开始兑现驱动行业长期逻辑清晰通顺,基本面是支撑本轮医药牛市的驱动因素。

  政策: 2009年3月,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进入“新医改”实质性实施阶段。

  同时,新版医保目录扩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及加快基层医疗卫生建设投入,即大幅度的增加了总需求量又培育了大量优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使得行业独立于整体大盘走出一波相对独立牛市行情,行业估值持续提升。

  行业: 创新与纠偏是行业的主旋律。尤其是智慧医疗、基因检测等新概念崛起,成为拉动板块上涨的主要力量,2013 年 1 月至 2015 年 6 月,智慧医疗、基因检测板块区间最高涨幅高达 1270%和 770%。

  政策: 各类《规划》文件,依然强调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医药等多种方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政策的影响下,医药工业换挡调速,2013-2015 年医药营业收入、利润增速连续下 降跌破 20%,医药终端市场总体规模增速下降,进一步倒逼行业创新升级。

  例如化学原料药等产能过剩产业加快淘汰,创新含量高的生物制品营收占比不断增大等等。

  行业: 在药政审批改革、医保谈判、带量采购等重大事件的影响逐渐定价之后,医药行业表现强势反转,成为当年市场主线之一。

  资金面来看,公募基金持仓医药市值冲破新高,医疗服务持仓市值最高突破 2000 亿,医药商业、中药持仓市值未突破 100 亿。

  政策: 2016 年以来,药政改革持续深化,医疗体系发展进入新时代。2020 年,疫情 催化之下医药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医药、医疗、医保三方加速发力,创新与临床 价值导向深入人心。

  国内医药政策调整概括来讲是医药、医疗、医保等医药卫生体制基本秩序的构建及改革。

  但中长期维度来看,医药行业始终是强刚需行业,政策的变化旨在改善民生、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短暂的调整适应后,行业往往能够在格局优化、动能切换中迎来更好地高质量发展。

  从一级市场投融资情况去看,以创新药、体外诊断、基因检测为代表的“新动力”投 融规模连年扩大,占比也明显提升,在疫情的催化之下呈现爆发式增长。

  对应到证券交易市场来看,板块内部行业分化,以CXO 为核心的医疗服务(除此以外还有检验检测、专科医疗等)以及国产替代为逻辑的器械行业(IVD、设备及耗材)的市值占比快速提升,显著压缩了其他板块的市值权重。

  预计创新仍是未来十年整个医药行业的主旋律,而创新的方向将由传统制药切换至新型生物技术(ADC、抗体、细胞与基因治疗)、小分子靶向药等新技术领域,同时,创新也有望扩散至器械及部分中药领域。

  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从长期趋势来看,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 阶段,而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势必大幅催生对医疗保健、生命健康等方面的需求。

  从支付端来看,老年人医疗费用占比会随着老年人口增加而持续上行,未来我国的医疗费用占比的提升空间仍然较大,市场空间广阔。

  此外,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消费升级也将带动医美、牙科等领域的需求增长。

  基本每一轮的牛市都行情演绎都伴随着利润端的拐点与修复,二者的同步性会受到当时全球环境、市场风险偏好、资金性质等因素的扰动影响。

  但从最近两轮牛市行情来看均保持了较高的同步性,也就是说盈利端的拐点是牛市行情的基础。

  政策导向和技术发展会影响行业长期发展的新趋势和格局,基本面、盈利能力的边际变化会在相对短周期扰动行业的走势,而资金面则无疑是长期资金市场表现最直接的助推因素。

  从过去四轮医药牛市阶段,新发基金的发行情况去看,每一轮不能离开新发基金的贡献:

  06-07、09-10 年主要是由于公募的爆发,新基金快速扩张,新发基金份额分别同比 增长 499%和 496%;

  13-15 年则主要受益于私募基金的推动,私募基金率先回暖,2013 年私募新发同比 +15%而公募则是-46%,第二年同步回升;

  19-20 年公募和私募齐回暖带动市场上行,医药行业市值迎来爆发式增长,从 2003 年末不足 10 亿元增加到2021 年末的 7072 亿元高点,资金是板块上行的重要推动力。

  医药方面,2 月 28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方案》,从增强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产业现代化、 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等方面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做出新的要求。未来,伴随政策和资金的投入,中医医疗、中药创新等板块大有可为。

  医疗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国家财政部近期接连下达了约 300 亿元经费预算用于 2023 年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

  医保方面,医保谈判已进行多轮,规则较为成熟,降价幅度也较可预期,能关注有关产品的持续放量。

  重磅品种方面,2023 年预计将会有30个左右国产一类创新药物获批上市。

  基本面方面,从 2023Q1 业绩预告的公司来看,整体预喜率较高,近九成公司实现业绩正增长。

  结合年报、预告和一季报情况显而易见, 行业整体明显回暖,业绩预喜率较高,同时利润端的修复也较为明显。

  北上资金方面,截至 2023 年 4 月 8 日,近一个月、近半年北上资金医药行业净流入 额分别为 92 亿元和 157 亿元,排名分别为第 1 位和第7 位。北上资金对医药行业的持仓保持稳定,但近期流入幅度明显加速。

  从持仓市值占比来看,公募基金相较于陆股通有更强的定价权。从边际变化的角度来看,公募基金在持续加仓医药板块,医药生物行业的持仓市值 占比提升幅度位居前。

  总之,展望后市,本轮医药行业自 2021 年下半年下行以来,行业持续横盘震荡已有 15 个月之久,按照医药行业过往牛长熊短的特征,伴随医疗消费需求复苏、政策持续推进、 新技术新产品加快上市放量、业绩有望回暖和资金加仓的多重驱动之下,当下或已处于下一轮医药新周期的起点。、

  一是随宏观经济复苏带来的医疗消费需求修复,建议着重关注胸科、妇产科、儿童 医院等疫情期间疗人次一下子就下降的板块产业链上器械、用药、服务业绩修复进展;

  二是行业层面确定性机会,包括政策层面优先的创新药、国产替代的器械,新技术新产品管线丰富的相关标的和四季报预喜的龙头公司和重点子行业;

  三是资金抱团涌入,估值修复具备较大空间的板块,如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板块。

  节选自:粤开证券《【粤开策略主题研究】深度复盘启示录:2000 年以来的四轮医药牛市行情》2023年04月12日

版权所有:亚洲雷火官网入口-雷火官方网站上   粤ICP备20005664号
友情链接:雷火官网入口 亚洲雷火官网 雷火官方网站上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